剖腹產子就會減低子宮下垂的機會?


其實這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已經有統計指出,在足月生產前近一半的孕婦已發生子宮下垂的現象,而當中約有一半的下垂程度已快到達陰道口處。而產後六星期,不論是自然生產或是剖腹生產,已近三分一的婦女仍有子宮下垂的問題。懷孕本身就可能造成骨盆底的肌肉筋膜負擔,所以懷孕才是造成子宮下垂的原因,而並非生產方法。




子宮下垂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黏膜下肌瘤在脫出物上找不到子宮口,前後陰道壁不會脫出,手插入陰道內可觸膜到子宮頸。


子宮頸延長症多為未產婦女。前後陰道壁不會脫出,前後穹窿部(即陰道深處)很高,子宮體仍在盆腔之內,僅子宮頸極度延長如柱狀,可突出於陰道口外。


慢性子宮內翻症在腫塊上找不到子宮口,但可以找到兩側輸卵管入口的凹 陷,表面為紅色粘膜,且易出血,腔診盆腔內觸不到子宮體。


陰道壁囊腫或肌瘤常可誤診為膀胱突出或子宮下垂,腫物源於陰道壁,子宮頸無變化,子宮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腫塊擠向上方,而腫物與子宮頸無關。



產後每日使用束腹帶能將妊娠期下墜了的子宮推回原位?


束腹帶其實僅用於剖腹生產後,作用是壓迫傷口,避免滲血。有婦產科醫生表示束腹帶無助瘦腰,而且有不少產婦綁太緊,造成子宮及膀胱下垂,增加未來尿失禁及子宮下垂的風險。因為產後是骨盆底肌肉最柔軟的時候,束腹帶造成的腹壓會把尚未復原的骨盆底肌肉向下推。產婦應更注重產後坐月子的進補與休息,舒適平躺按摩腹部,能幫助子宮恢復彈性。

 



尿失禁需要做盆底康復嗎?


每個產後的女性都或多或少都有盆底疾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這是因為女性的盆底主要由三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它封閉骨底出口,承載和支持盆腔內的器官。盆底肌肉就像彈簧床一樣,依靠環境的變化來調節自身的張力,通過持續的活動提供動態支持。

所以,不管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妊娠當中激素的變化,還有妊娠期間胎兒的逐漸增大,對女性的盆底功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尤以尿失禁的情況最為常見,女性在大笑或咳嗽時,尿液就會不由自主地溢出來。因此尿失禁是需要做盆底康復治療。




容易頻尿的人將來會變成尿失禁嗎?


不一定,頻尿跟尿失禁是兩種不同的病因,容易頻尿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或是喝水太多導致,建議可記錄三天的排尿情況。如果每天排尿量超過3000cc以上,頻尿原因應與喝過多的水有關;反之,如果白天排尿次數超過8次以上,晚上排尿次數超過2次以上,排尿量少,那有可能罹患了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的患者除出現頻尿外,主要還會出現尿急、夜尿或頻尿等症狀。




婦女容易發生尿失禁的原因


妊娠。
妊娠的早期及中期一般不發生尿失禁,妊娠後期由於增大的子宮壓迫腎臟和膀胱會使尿道變窄產生尿失禁。

分娩。
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造成尿道肌肉損傷,正常調節減退。另外分娩中腹壓增加可直接造成尿失禁,不過該情況一般無需治療,待分娩結束會自動解除。

難產。
難產也會造成尿失禁,因為難產過程中為了保護產婦的安全或減輕產婦的痛苦,縮短產程,往往採用產鉗等器械措施,易造成尿道損傷,故易引起尿失禁。另外盆腔手術也可引起相同的結果。




沒生過小孩,為什麼也會尿失禁?


要看年齡而定,如果二十、三十歲的未婚女性不會發生應力性尿失禁,年輕女孩的尿失禁問題大都是膀胱過動症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如果是上了年紀未婚女性的應力性尿失禁,絕大多數是因為老化造成女性荷爾蒙流失,陰道及尿道萎縮而引起。老化雖然不可以避免,停經後的婦女若為尿失禁所困擾,可經醫生評估後可補充女性荷爾蒙,增加膀胱及尿道黏膜的厚度,以改善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