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病史是診斷尿失禁的一個重要部分。當中包括尿有失禁症狀的描述、尿失禁的嚴重性、是否有其他的下泌尿道症狀或過去與尿失禁可能相關的疾病史,如﹕婦科病史、產科病史、糖尿病、中樞神經異常或手術史等。


排尿記錄

尿失禁的病史複雜,亦還會受其他的因素影響,所以老年患者很難準確地說明其症狀的特點及嚴重程度。而排尿日記就能客觀記錄患者於早上起床後開始的排尿情況(一般會記錄三天至一週),內容包括﹕水份補充量、每次的排尿量、排尿時間或其他伴隨症狀等。這些客觀資料可以了解患者的飲水習慣、排尿、急尿或尿失禁次數等,都是尿失禁診斷的基礎。


神經學檢查

目的是為了排除因中樞神經或週邊神經系統受損所造成的尿失禁。檢查項目可以包括﹕智能狀況、感覺功能、運動功能、深層肌腱反射及評估薦椎反射是否健全。


棉墊重量檢查

患者需在測試前喝約500cc的水,並預先測量正常棉墊的重量。在喝水後的三十至六十分鐘內,醫生會請患者做出各種動作,如﹕原地跑、蹲站動作、咳嗽及下樓梯等後再測量棉墊的重量來評估漏尿的嚴重程度。


陰道檢查

可分為觀察及觸診。透過了解患者的骨盆底肌肉收縮情況、陰道黏膜情況、脫垂情形、疤痕組織及陰道感覺與疼痛情況等評估治療方式、神經損傷及肌肉收縮能力等來幫助醫生更清楚治療方向。


實驗室常規檢查

應進行的實驗室檢查有尿常規、尿培養、肝腎功能和電解質等,如提示有多尿現象,再應進行血糖、血鈣和白蛋白等相關檢查。



尿動力學檢查

通過病史和各種檢查,多數情況下也能了解尿失禁的類型和病因,而尿動力學檢查是最重要的項目。尿動力學檢查是通過膀胱功能的測定和尿道功能的測定來判斷膀胱儲尿、排尿、漏尿的情況,而患者需要喝500cc開水直至尿急時才可以進行檢查,檢查時間約一小時。

 

患者應盡量放鬆心情,保持情緒平穩來配合醫生的指示以增加準確度。檢查時會在尿道放入一條細的導尿管至膀胱並灌入蒸餾水,再經儀器記錄壓力及收縮變化。檢查時可能會有一點點不舒服,但都是可以忍受的,患者可以放心。


在過去一世紀以來,約有一百種以上的手術方法被發明,手術之選擇是依照患者的特性而有所分別。尿失禁手術基本上是重建手術,與破壞性手術並相不同。以手術的技術而言,對一般醫生來說並不困難,但由於手術後的照護較為困擾,所以常導致醫生對執行此類手術的信心發生動搖而裹足不前,因此手術後需要有良好的膀胱護理,使得早以恢復膀胱功能而拔掉引流管,早日出院。而且不論是哪一種的尿失禁都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除了生理外,如建立信心及家人朋友的鼓勵等心理護理也不容忽視。


手術後注意事項:

尿管留置一至兩天後,若沒有血尿發生,則可移除經尿道之尿管,並保留恥骨上之引流管。


由醫護人員協助移除尿管,並觀察小便情形(能下床走動就可以開始測量,TVT病人於手術後隔天才開始訓練),並且開始測量餘尿(指小便後,經導尿或恥骨上引流的結果所得知膀胱內剩餘的尿量),至少連續兩次膀胱容量少於200cc及殘餘尿量或導出尿量為大於100cc,方可拔掉恥骨上的引流管。


手術後部份患者會發生排尿困難或餘尿增加的現象,幾天後大部分患者的膀胱功能會漸漸恢復並可排尿自如;若是未能恢復,就要間歇性自行導尿。


持續進行膀胱訓練,並向家人說明訓練的自的與重要性,以取得支持及配合。安排排尿時間,建立規律的排尿習慣,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


對更年期以後的婦女繼續補充女性荷爾蒙,能改善其下段尿路系統的萎縮退化情形。


攝取適量的水份能促進排尿反射,並預防泌尿道感染。為避免膀胱積尿過多,切勿一次飲用太多水,約每一至二小時應將膀胱內尿液排空。


避免抬重物、做劇烈運動或大笑等,如有感冒、咳嗽或肺部疾病時,應及早診治,以免縫線鬆弛或斷裂。